top of page

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 of Self

Updated: Jun 22, 2020

我们需要多久

才能面对真实的自己

—关于性少数人群的自我认同


我曾经接待过一个来访者,她是女性同性恋,每当遇到关于感情问题的时候,都会过来做咨询。她曾经说过一句话,带给我很大的感慨。她说她的爸爸以后会送她出国,因为觉得她在国内的发展或许(会因为性取向)而受到阻碍或者歧视。这一段话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我觉得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父亲对孩子性取向的理解还有接纳,给了这个来访很多支持,也为她减少了很多的阻碍,使得她能够很勇敢地追求爱并把精力放在自己当下的学习上。

我看到过一些关于留学生性少数人群的采访,他们有来自对同性恋社会接纳度很低的国家,比如印度尼西亚和伊朗,他们说:“在我们的国家,同性恋是被误解和敌视的,会受到很多的歧视,甚至暴露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会有生命的危险,但是来到澳大利亚,我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。 ” 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意义,特别是悉尼每年会举办非常大型的同性恋游行--Mardi Gras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性少数群体被更广泛地看到、理解、支持和接纳。


今天我们想分享一下关于性别认同这回事。

首先我想问一下大家几个问题,请大家思考一下:

第一:如何发现自己是一个女孩或男孩?

第二:自己理想中希望成为哪种男孩或女孩?

第三:在成长过程中,你是如何整合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并化解其中冲突的?

我和几个朋友讨论这三个问题的时候发现,原来认同的过程是非常因人而异的,有的人是通过自己模仿同性父母而获得,有的人是通过青春期和青春期之后的性和亲密的体验慢慢获得,有的人是童年早期时玩玩具就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有意识了。。。等等。



关于性别认同的发展

  • · 其实我们的性别认同是我们对自己认同的一个部分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,成为一个男孩或女孩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。因为当我们出生时,我们就已经因为生理特征而被分为男性或女性,而这也是我们的“生理性别” (sex)。


  • · 我们是否对我们的性别认同呢?随着孩子的成长,对性别认同的自我认知也在发展,就像他们的身体发育一样。“性别认同”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是谁的一种内在感觉。这种感觉来自于生物特征、发展影响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。这可能是男性,女性,介于两者之间,或两者兼而有之,而这样的性别认同感,我会称为“社会性别”(gender)。


  • 大多数是顺性别的,这是指自己的生理性别(sex),和社会性别(gender)以及性别特质(sexuality)天生一致。比如:一个男生出生后,他对自己的认同感是男性,他的性格特质以及行为都具有男性特质,比如刚毅坚强,并且对女性具有吸引力的。然而,对于有一些人来说,他从青春期早期开始逐步的发现自己被分配的“性别”与自己的“性别认同”是不相符合的。其实我们的性别认同是我们自我发展的一部分,这是非常正常的。



关于性取向:

  • 性取向是指一个人在爱情和性欲上对特定性别(或其他特征)的偏好。性取向它既包含爱情的方面,如爱慕、信任感、依赖感、爱护和承诺等,又包含性欲的指向。


  • 异性恋和同性恋都只是性取向的一种。因为异性恋在人群中占比最大,所以它变成了人类的“出厂模式”,一种默认状态,一种绝对不会被质疑的正确,它创造了异性恋正统主义。 没有人会对异性恋感到奇怪,因为每个人仿佛天生就应该是异性恋。而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,和社会刻板印象,而造成了对性少数人是“异常”的一个基础。


  • 还有人认为我们的性取向是流动的。比如著名性学家金赛提出“性向的流动性”(sexual fluidity)理论,他指出许多人与异性和同性都有过性行为,当他把人的性倾向分成0到6七个等级,0代表纯粹异性恋,6代表纯粹同性恋,从0到6,同性恋的比重逐渐增加,异性恋的比重逐渐减少,而有很多人都处于中间,并没有绝对的异性恋或者同性恋。


最后,我们知道在很多国家,同性恋者在内的性少数群体仍然生活在阴影之下,他们还是面对来自外界社会的很多误解和敌意。性少数群体对于自己获得平等的权利而一直在抗争。从1990年5月17日,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除名。从此,同性恋者不必再蒙受医学上的污名,并为社会接纳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提供了可能。到目前为止,已经有29个国家承认同性结婚是合法的。在澳大利亚,已经有超过5000人通过同性婚姻结婚。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,愿意看到别人的不同,并且接纳,尊重和支持。我们也希望在某些国家,性少数群体不会再被歧视,也不会在遭受危险,因为对于我们的性别认同以及性取向都只是我们真实自我的一部分。




2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